學院新聞

永利集团3044am開展20251學期示範觀摩課活動

發布者:音樂學院發布時間:2025-03-27作者:浏覽次數:10


為促進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激發教學創新,提供教學反思契機。2025327日下午,永利集团3044am在音樂大樓133011330613204組織開展了4場示範觀摩課。校督導杜華教授到場指導,黃芳副院長主持,全體專任教師參加。

黃奕彬老師的《器樂表演(六)》通過《大協奏曲》中國民族打擊樂曲目的學習,讓學生充分展示并體會中國民族打擊樂豐富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幫助學生樹立理論結合實踐,知行合一的學習理念,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張骥老師《聲樂與教學(四)》中,展現了南唐後主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時了》。旋律哀婉低回,如泣如訴,配合歌詞,将李煜内心的愁緒與悔恨層層鋪展,聲聲揪心,極具藝術感染力 。聲樂演繹時,多采用舒緩且哀婉的旋律,以長音與顫音,勾勒出愁緒的綿延。從開篇的低吟,到高潮的泣訴,将李煜無盡的悔恨與痛苦展現得淋漓盡緻,聲聲扣人心弦,令人動容。



劉鵬老師《和聲》課中講解調内和弦和離調和弦的概念及特點,通過音樂的對比,讓同學們更加了解兩種和聲的感知和色彩。和聲的使用不僅僅是技術方面和理論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是建立内在的聽覺系統,從而感受不同和聲所具備的獨特魅力與美感,感受不同屬性和聲間的異同。



陳婷老師的《中國民族民間舞蹈基礎(二)》課程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思政切入點,通過藏族舞蹈的顫踏、屈伸組合複習與庫馬拉新組合教學,将高原文化意象凝練出動态符号。教學實施過程體現出創新“雙主”路徑:教師以動作符号解碼民族精神密碼,學生通過分組教學實踐強化師範技能,形成“技藝傳習—文化解碼—價值内化”的梯度育人閉環,實現舞蹈語彙與鑄魂育人的深度耦合并進。



教學研讨環節中,杜華教授和現場聽課教師對4位示範觀摩課主講老師給予了充分肯定:一緻認為老師們備課充分,授課思路清晰,基本功紮實。同時,大家對4位老師也提出了中肯的意見和建議:思政元素融入不夠充分、課堂中與學生的溝通交流略顯不足、重難點不夠突出、課堂時間把控上有些欠缺等等。老師們對比示範課與自身教學,能更客觀地分析問題,形成“實踐—反思—改進”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