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新聞

2022級研究生田野作業太和篇(一)

發布者:音樂學院發布時間:2024-05-20作者:浏覽次數:10


 20221212日習近平總書記對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紮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系統性保護,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推進文化自信自強。講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故事,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在此背景下,一場關于太和清音的田野調查在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展開,我們22級研究生深入實地,探尋這一非遺傳承的奧秘。

 “春燕秋鴻常入戶,高天厚地誦和聲。”太和清音,這一太和縣獨有的文化瑰寶,承載着700多年的曆史底蘊。在唐老師和劉老師的安排下,我們分成三組,踏上了太和的非遺之旅。

第一組同學踏訪太和縣博物館、文化宮等地,與當地居民傾心交流,深入體驗太和縣的文化氛圍,領略了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獨特魅力。第二組則深入本地校園,走進太和二中,與年輕一代共話太和清音的傳承之路。盡管傳承人于飛老師因故未能親自會面,但她仍通過微信耐心解答,并指引我們可以前往老體育館,一睹太和清音的日常風采。在這裡,我們與蒙校長進行了深入的交流,了解到太和縣多所學校均設立了太和清音傳承基地,通過社團形式在七、八年級開展教學。



第三組則探訪了太和縣文化館,領略了當地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大家參觀了非遺技藝展廳,孔雀羽粘、烙畫和剪紙等展品無不彰顯着匠人的精湛技藝和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而哈繼文老師團隊的精彩演出更是将我們帶入了細陽鑼鼓的激昂世界。哈老師以卓越的指揮才能和深厚的音樂造詣,引領樂隊演繹出一幅幅生動的音樂畫卷,讓我們為之震撼。



在文化館的田野訪談過程中,我們有幸與太和清音協會的年輕藝術家與傳承者王慶超老師進行了交流。王老師從清音的起源、樂器種類、演奏形式等方面為我們進行了詳細介紹。

他告訴我們,雖然太和清音曾一度面臨傳承危機,但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如今的太和清音正煥發出新的生機。王老師的話語中充滿了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堅守,讓我們感受到了非遺傳承者的責任與擔當。

此次太和之行讓采風小組深刻感受到了太和縣非遺文化的魅力與價值,同學們紛紛表示将繼續關注和支持太和縣的非遺保護工作,期待明日的太和清音的表演,期望能獲取更多的素材與資料。

這兩天太和之行,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了太和縣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與價值。我們期待着太和清音在未來的發展中能夠綻放更加絢麗的光彩,也期待有更多的年輕人能夠加入到非遺保護的行列中來,共同守護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