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新聞

2024年音樂學院田野作業 羅田組(一)

發布者:音樂學院發布時間:2024-05-17作者:浏覽次數:10


羅田是我的故鄉,是這塊沃土上的父老鄉親養育了我,我與家鄉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回首往事,曆曆在目;展望未來,信心百倍。我堅信勤勞善良的家鄉人民,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必将譜寫出更加壯麗的篇章----丁鳳英《羅田縣志》



Part  01

我校22級音樂學院2204音樂表演班的同學在劉鵬和黃奕彬老師的帶領下,2024513早上9點出發乘坐大巴車,于中午12點左右,抵達羅田縣九資河鎮聖人堂村開啟的為期十天的田野調查

Part  02  

稍作休整後我們便向羅家大塆出發在這裡有當年劉鄧大軍挺近大别山的紀念館,是他們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為我們創造出現如今的美好生活,這是一趟難得的黨史教育課程,也是對我們這次田野隊伍的老師和學生一次很好的心靈洗滌,讓我們不要忘記曾經那艱苦奮鬥過的歲月,和那些可敬的革命先烈。

羅田縣位于大别山南麓,地處鄂皖交界處,山高嶺峻,關隘重重,曆來為戰略要地,也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轄縣之一。曆史悠久,資源豐富,人傑地靈。

新編《羅田縣志》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針,實事求是地記述了羅田的曆史和現狀。縱貫古今,橫及百科,客觀地反映了羅田自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諸方面發展變化的蹤迹,展示了羅田在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她是認識羅田、研究羅田、開發和建設羅田極好的資料文庫。将有助于我們鑒古知今,繼往開來,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推向二十一世紀。



Part  03

後期規劃

經過簡單的整理後,三位老師組織學生開展了會議,主要規劃後面的行程安排以及注意事項,對為期十天的田野調查打好基礎,以便更好開展田野之行。

Part  04

調查進展

2024513日下午兩點,田野調查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我們找到了羅家大塆的原住民家中的老二和老三。了解到羅家大塆這座中國傳統古村落始建于清乾隆末年,全屋采用最複雜豪華的擡梁式與穿鬥式結合的建築主體結構,整體布局為一進三廳、兩頭四廂(橫屋) 一圍的鄂東圍龍屋形式。建築材料用沙石、土、木、青磚、青瓦等。而在羅家大塆的對面我們參觀了紅色研究基地。通過修建280平方米紅色教育宿營基地.

1.2公裡軍旅登山步道、20畝農耕文化體驗田、劉鄧大軍挺進大别山紅色文化及傳統農耕文化展陳、紅色文化拓展等,将“紅色+生态+民俗+研學”串點成線,成為鄂東地區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陣地。在中彩項目推進過程中,官基坪村積極探索“強村公司+合作社+農戶+旅投公司”“強村公司+市場主體+農戶的運營模式,實現了村集體經濟實力不斷提升,聯農帶農利益機制不斷完善。

2024514日上午,我們來到了陳慶如老書記家裡。他向我們講述了如何整理《天堂寨下老民歌》,這本書中收錄了老民歌歌詞一百五十首,曲調八十餘首。陳老書記也向我們講述了羅田九資河鎮當地的民俗風俗。

Part  05

清風朗月映照着江畔靜谧的夜晚,白雲缭繞掩映着秀麗的山川。在大自然中呼吸新鮮空氣,享受森林清幽的氣息,野花甜美的香氣,與泥土獨特的芳香。大自然有天然療愈力。去大自然中走走,才發現這世界多麼美好。停下往日忙碌的腳步,享受這一刻大自然的甯靜!在接下來的日子裡老師和同學們将會繼續走訪深入探索,一起去發現聖人堂村的文化和風俗,一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