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音樂學院田野作業活動已經來到了第四天,田野小組在到達嶽西縣之前所學習和準備的問題已經在前幾天對村鎮行政部門和班社老藝人的訪談、交流過程中基本得到了回應、解答。但是,田野工作并不是這樣一個簡單的“提問——解答”的過程,而是在交流的過程中不斷整理思路、理清頭緒、不斷的發現問題、多方求解的循環往複的過程。比如,昨天組員們在與沙嶺村高腔劇社崔達立社長交流過程中發現了一些關于嶽西縣劇社運營管理上的讓我們意外的地方。基于此,遂今天小組成員來到位于嶽西縣城的“嶽西高腔傳承中心”,進一步了解和求證“中心與地方”在高腔傳播與傳承上的互動關系。
嶽西高腔傳承中心
“嶽西高腔傳承中心”是在2010年嶽西縣為更好地保護嶽西高腔這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整合資源,理順關系,而成立的。它是将原來的嶽西高腔藝術中心與嶽西高腔劇團合并,承擔嶽西高腔的保護和傳承任務。
嶽西高腔傳承中心章程
嶽西高腔保護與傳承五年規劃
在調查的過程中,小組成員們了解到,嶽西縣及其轄内村鎮的傳承傳播關系并非是一些非遺地區所采用的抽調全域“精銳力量”組成“正統”進而一家獨大,而它是“中心”每年制定計劃、安排任務,分配到各個村鎮劇社,再針對不同的劇目任務安排相應的骨幹力量下到村鎮劇社進行教授與交流。各劇社在接到任務後根據自身情況進行排演,在臨近村落進行演出。形成了一種“中心”整理、改編,村鎮排演、傳播的有機形式。
同時,“中心”的任務安排也并不是僵化、硬性的,它采取招投标的方式進行。“中心”在接受縣文體局計劃出一年所要演出的場次任務之後,分别進行打包,各村鎮劇社根據自身情況進行投标。縣文體局在進行任務分解時不僅考慮到村鎮劇社演出的質量、技藝水平、傳承效果,更考慮非遺發展的全縣布局。
今天的行程相對單一,但收獲的“意外”卻着實豐富,而田野作業中最寶貴的收獲就是這樣的“意外”,它們往往會給田野工作者一些“曲徑通幽”或者一些“峰回路轉”。當然,遇到這樣的“意外”也需要大家能夠善于整理、勤于思索、樂于發現,同時還不乏恰到好處的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