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學院田野作業活動系列-1904班

發布者:音樂學院發布時間:2020-10-29作者:浏覽次數:412

實踐教學是音樂學院教學工作中的重要環節,按照《永利集团3044am人才培養方案(2017版)》要求,為了讓學生了解田野作業的具體内容,拓展研究音樂文化學習的視野,加強同學們溝通交流的能力,根據音樂學院安排,1904班于本學期第6、7周開展了為期2周的以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鴉鵲嶺鎮為田野工作地的田野作業活動。



田野工作出發前,1904班及19級其他非師範班級在音樂學院316教室進行了兩天的前期活動指導和學習,并分小組完成了理論的研讨工作。前期學習研讨完成後整個團隊于10月14日出發,由唐天齊、韓莎、董麗君、段高升老師帶隊參與并指導。

 

田野團隊一行首先前往湖北省當陽市玉泉寺,來到了東漢年間僧人普淨結廬之庵。在這裡,參觀了玉泉鐵塔的精妙設計以及“大雄寶殿”内威嚴的佛像,走在道路中,同學們仿佛跟随寺廟内古樹的過往記憶,感受到了湖北當陽那個時代的濃厚佛教文化,同時也從這兒慢慢開始深入探索湖北的曆史文化。


當晚田野團隊到達了湖北省宜昌市鴉鵲嶺鎮正式準備開始進入田野調查階段。第二天一早,團隊一行一同前往了宜昌絲竹樂團演播廳,聆聽了龍舟樂團一場地道的宜昌民間絲竹樂,面對面近距離感受了民間絲竹樂帶來的震撼。演出結束後,團隊成員上台與龍舟團的老藝人進行進一步的交流溝通,詢問并請教他們一些關于民間絲竹樂的曆史以及他們與民間絲竹樂的故事。随後團隊與絲竹樂團的團長楊龍洲老藝人進行了深一步的交流學習,了解到宜昌絲竹有着伴随民間各種民俗活動而産生、發展和生存;采用民間工尺譜記譜,自成體系;演奏樂曲有絲弦,竹管,彈撥,打擊四大類;曲調有宮廷樂師的創作痕迹,旋律、版式規範典雅華麗等等的特征。


10月16日—17日,田野團隊分為四個小組分别拜訪了龍舟樂團的老藝人,中阮藝人劉爺爺;二胡藝人向阿姨;笛子藝人馮爺爺以及團長楊龍洲楊爺爺等,現場田野調查鴉鵲嶺鎮絲竹音樂的曆史傳統與音樂文化以及傳承等問題。在各位老藝人的耐心講解與表演下,團隊進一步了解到絲竹文化的曆史文化、民俗功能與曲調歌詞等。團隊成員還分别深入鄉鎮,各自尋找訪談對象,了解當地的生活狀況,進行面對面交流,更全面深刻領會鴉鵲嶺音樂文化與傳統及傳承問題。


10月18日——20日,田野團隊一行離開鴉鵲嶺鎮前往宜昌市開始對宜昌風景曆史文化的進一步深入了解。前往三峽人家,領略當地自然山水和土家族的風土人情。登輪船、坐索道、逛集市、看三峽,聆聽土家族特有的巴楚南音,感受三峽風景的壯闊秀美以及民族文化的特色。

經過一周的跋涉,途徑當陽、鴉鵲嶺、宜昌,最終抵達目的地荊州。關羽祠、荊州博物館,田野團隊感受到三國時期兄弟的生死情誼、當時的戰争的殘酷,體會了古人的聰明智慧與藝術追求。


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此次田野作業,讓同學們了解了田野工作的辛苦以及深入地方細緻調查的重要性。為同學們之後的研究視野進行了深入的拓展,鍛煉了與人交流溝通的能力,與此同時也是一次非常好的實踐性學習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