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2日,音樂學院音樂系開始了為期一周的見習研習活動,旨在提高全體學生教學能力水平,通過教育見習研習進一步培養鍛煉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次見習研習活動是不可多得又至關緊要的,正如費爾巴哈所說的“理論所不能解決的那些疑難,實踐會給你解決”。這次見習能我們更直接的了解中小學實際,能為今後走上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
研習周的安排為前三天在教育大樓進行理論學習,後兩天進行實踐研習,在黃石市廣場路小學進行,此次活動由班主任韓林彤老師和音樂系主任高月霞副教授帶隊。
10月12日,研習的第一天,學院統一将我們組織在教育大樓觀摩華師一附中黃濤老師的《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音樂教育中的困惑及對策》講座,黃濤老師講到随着素質教育新課改的發展,音樂課程也随之改變,并根據音樂教育大綱提出了三個困惑。最後提出四個教學問題,分别是:目标設置的可操作性與可檢驗性、教學語言的準确性與邏輯性、教學方法的實用性與有效性、知識點的正确性與可靠性四點。此次講座讓我們更清晰的認識到高中音樂教育需要關注的關鍵點,在講授過後,黃老師還通過線上通話和我們連線為我們答疑解惑。在上午的講座結束後,我們将班級依次分為多個小組對于今天講座的内容進行了讨論學習。
![]() | ![]() |
10月13日研習的第二天同樣也是理論知識學習的講座日,這次是由黃石市天寶藝術幼兒園院長汪院長為我們講授了“樂中學知 行中厚德”的系列講座,汪院長提出了現代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老先生創造的教育思想中的“一個理論,三大原理,四種精神,五大主張”。在最後,汪院長指出,咱們教師是我國教育的中堅力量。在基礎教育上,教師是基礎中的基礎。在高等教育上,教師是制高點中的制高點。上午進行完觀摩學習後,下午在韓林彤老師的指導下,我們對汪院長講授的“樂學”展開了分組讨論和學習。
10月14日,我們在音樂學院組内讨論了關于即将去往黃石廣場路小學的準備工作及關于真正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及疑惑,上午九點我們到達音樂學院306教室進行小組讨論,我們從小學教育模式出發,針對教育教學方法,教材把控及課堂節奏掌控幾個方面準備了幾個問題希望能從此次研習中找到答案。
![]() | ![]() |
10月15日上午8點30分,永利集团3044am音樂學院1801班共33名同學在學校物理大樓處集合,一起乘車去往黃石市廣場路小學見習。本次研習主要内容是旁聽兩位廣場路小學音樂教師的公開課,第一節是黃青老師的二年級音樂公開課。這次公開課中,黃青老師所選擇的歌曲是一首印度尼西亞的兒歌--《種玉米》。黃老師在課堂上輔以觀看公益教育小視頻等方法,更加加深孩子們對辛勤勞動的印象。整體課堂氣氛活躍,節奏把控自如,給旁聽的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堂課是胡芳老師的四年級音樂公開課,胡芳老師同樣是一名有着十多年教育經驗的老教師了,她這次選擇的歌曲是波蘭民歌《在卡吉德洛森林裡》,整堂公開課中,比較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就是胡芳老師用一個乒乓球的彈跳來向學生們演示如何演唱跳音,這種新穎的方法引人深思。
兩節公開課後,廣場路小學校方特意安排了來見習的大學生們與音樂組組長李春風老師進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最後,湖師的學生們與廣場路小學的教師們一一起合影,記錄下了這次意義特殊的見習。相信大多數的同學們也和我一樣,反複咀嚼回味着這一次的旁聽,受益匪淺。
10月16日,這是我們研習活動的最後一天,也是總結收獲的一天,經過一個星期的研習,我們無論是理論方面能力還是實踐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高度的提升,上午10點我們于音樂學院306集合進行分小組讨論,将昨天見習時記錄的筆記及圖片一同展示出來作為整個小組讨論的材料,每位組員都将自己這幾天的心得體會分享交流,我們總結出對于不同階段的教學我們需要根據教學對象的實際情況來确定教學的方法與内容,适應學生階段的教學模式才是最有效果的教學模式。
通過此次研活動,同學們都深刻認識到實踐課程的重要性,真正的課堂并非是我們腦海中存粹理想的課堂,離開實踐的理論是空洞的,而不以理論為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這次見習活動也讓我們深刻意識到了這一點,我們必須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如果隻一昧學習理論不顧實踐,最後我們可能不但做不到教書育人反而會誤人子弟。也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的話“在教師手裡操着幼年人的命運,便操着民族和人類的命運”。